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5 版) 总结
专注营养健康的 健微营养科技 2025年11月19日

1. 一段话总结共识内容
《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5 版)》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
与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联合修订,围绕17 类疾病(涵盖消化系统疾病、代
谢性疾病、肿瘤、精神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明确了不同疾病中微生态调节剂
(含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及肠菌移植 FMT) 的临床应用方案,包括推荐菌株(如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使用剂量(如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需
高剂量≥5.0×10⁹ CFU/d)、疗程及联合用药策略,同时提及新一代益生菌(如
Akk 菌、普拉梭菌)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规范使用微生态调节剂提供指导。
2. 一个导图总结共识内容

3. 详细总结
一、共识基础信息
1、修订与发布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修订,发表于《中
国微生态学杂志》2025年8月第37卷第8期(DOI:10.13381/j.cnki.cjm.202508001)。
2、核心目的
整合基础研究、微生态制剂及临床研究证据,为 17 类疾病中微生态调节剂(益生
菌、益生元、合生元、肠菌移植 FMT)的规范应用提供专家指导。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微生态调节剂应用
(1)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

(2)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
*传统益生菌
: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乳酸杆菌及其组合制剂,可改善肝脏酶谱
(如 ALT、AST、γ-GT)、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IR)及炎症水平(如降低 TNF-α、CRP)。
*示例 1:长双歧杆菌 + 低聚果糖→降低内毒素水平;
*示例 2:保加利亚乳杆菌 + 嗜热链球菌→改善肝酶;
*示例 3:VSL#3(口服 3 个月)→降低血清转氨酶、TNF-α 及脂质过氧化终产物。
*新一代益生菌(NGP)
:Akk 菌(改善 IR、降血脂、减少脂肪堆积)、普拉梭菌、拟杆菌属,在 MAFLD 及
肥胖中研究较多。
(3)肝硬化

(4)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肝衰竭
:肠道微生态失衡与 MELD 评分、Child-Pugh 评分及 28 天 / 3 个月生存率相
关,失衡程度可预测预后。
*肝移植
:术前用益生菌 / 益生元→减少肠道菌群异位,降低术后感染(尤其尿路感染),缩
短抗菌药使用及住院时间;安全性良好,无诱发感染风险,但不提高 5 年生存率。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腹泻)
:双歧杆菌三联 / 四联活菌→调节肠道菌群及胃肠激素,改善功能。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
*核心菌株: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布拉氏酵母菌)、芽孢杆菌、链球菌、
肠球菌;
*儿童预防:鼠李糖乳酪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疗效明确);
*高风险人群预防:高剂量(≥5.0×10⁹ CFU/d)鼠李糖乳酪杆菌 / 布拉氏酵母菌
(抗生素使用 2 天内开始),或枯草芽孢杆菌二联活菌。
*肠易激综合征(IBS)
:
*IBS-D(腹泻型):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等→改善腹痛、腹泻,缩短症状持续
时间;
*IBS-C(便秘型):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改善腹胀、便秘,提高排便频率;
*IBS-M/U(混合型 / 未定型):双歧杆菌、鼠李糖乳酪杆菌等(双向调节)→改善
症状,降肠道敏感性。
三、肿瘤相关微生态调节剂应用
(1)肝癌
*长双歧杆菌→与 HCC 术后肝功能恢复相关,粪便中该菌丰富者恢复更快;
*益生菌混合物(长双歧杆菌 + 嗜酸乳杆菌 + 粪肠球菌)→加速术后肝功能恢复(通过
增加 5 - 羟色胺、次级胆汁酸、短链脂肪酸);
*枯草芽孢杆菌二联活菌、双歧杆菌等 + 低聚半乳糖→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但证据需
大样本验证。
(2)结直肠癌

(3)肿瘤微生态免疫治疗

四、代谢性疾病(肥胖与糖尿病)应用
(1)肥胖
*益生菌: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酪杆菌、植物乳植杆菌复合制剂(5×10⁹
CFU/d)→降低体重及 BMI;
*益生元:菊粉、低聚果糖、抗性淀粉→单独或联合益生菌使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
增加短链脂肪酸改善代谢,降低 BMI。
(2)糖尿病

五、其他疾病应用
(1)呼吸系统疾病
*FMT→恢复肠道微生态,减轻肺部氧化应激;
*枯草芽孢杆菌 + 屎肠球菌→降低 H7N9 患者继发细菌感染风险;
*临床指南:“四抗二平衡” 方案(含微生态平衡)用于 H7N9 防治;《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推荐微生态调节剂预防继发感染。
(2)精神类疾病

(3)肠菌移植(FMT)
*明确适应症
: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DI),2013 年纳入美国医学指南;
*潜在应用
: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慢性疲劳综合征、肥胖、2 型糖尿病
(T2DM)、顽固性便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性脑病、孤独症、抑郁,及增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
4. 关键问题
问题 1:在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治疗中,传统益生菌与新一代益生
菌(NGP)的应用有何差异?各自的核心菌株及疗效特点是什么?
答案:
*传统益生菌
:核心菌株包括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乳酸
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酪杆菌)及其组合制剂(如VSL#3);疗
效特点是通过改善肝脏酶谱(ALT、AST、γ-GT)、降低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减轻炎症水平(TNF-α、CRP)及胰岛素抵抗(IR)发挥作用,临床证据较充分,如
VSL#3 口服 3 个月可显著降低血清转氨酶及脂质过氧化终产物。
*新一代益生菌(NGP)
:核心菌株包括 Akk 菌、普拉梭菌、拟杆菌属;疗效特点是更聚焦于调节宿主代谢,
如 Akk 菌可改善 IR、降低血脂、减少肝脏及全身脂肪堆积,普拉梭菌则在改善代谢紊
乱方面有研究潜力,但目前临床应用证据不如传统益生菌充分,仍处于研究阶段。
问题 2:针对不同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推荐的微生态调节剂菌株有何区
别?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哪些症状?
答案:根据 IBS 的不同亚型,推荐菌株及作用靶点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IBS-D(腹泻型)
:推荐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酪酸梭菌、鼠李糖乳酪杆菌、植物乳植杆菌、婴儿
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凝固芽孢杆菌(单一或组
合);主要作用是改善腹痛、腹泻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IBS-C(便秘型)
:推荐双歧杆菌、酪酸梭菌、鼠李糖乳酪杆菌、植物乳植杆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
孢杆菌、屎肠球菌、动物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单一或组合);
主要作用是改善腹胀、腹痛、便秘、肠胀气,提高排便频率。
*IBS-M(混合型)/IBS-U(未定型)
:推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菌株,如双歧杆菌、鼠李糖乳酪杆菌、植物乳植杆菌、嗜
酸乳杆菌、屎肠球菌、酪酸梭菌;主要作用是改善腹胀、腹痛,同时降低肠道敏感
性、减轻肠道炎症反应,部分可改善抑郁评分。
问题 3:肠菌移植(FMT)在当前临床中的明确适应症是什么?在肿瘤治疗领域,FMT
与其他微生态调节剂(如益生菌)的应用场景及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答案:
*FMT 的明确适应症
: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DI),该适应症于 2013 年被写入美国医学指南,临床疗效明确。
*FMT 与益生菌在肿瘤治疗中的差异
:
——END——
健微营养科技功能性食品OEM/ODM业务: 13702276167 王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