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图

《Science》肥胖与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可以传染的






       传统观点认为,肥胖、糖尿病等都是非传染性疾病,也就是无法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然而,随着微生物组学的进展以及微生物的功能慢慢被揭晓,微生物组和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有了许多新发现——一些传统上认为的非传染性疾病其实可以通过微生物“传染”。

       肥胖是许多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受到微生物影响。把遗传易感或饮食诱导的肥胖动物粪菌移植给无菌、精瘦的动物,会导致受体动物体重显著增加,这表明肠道微生物是肥胖病因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肥胖也可在人类中传播。在一项对超过 30 岁的 12067 人进行的社交网络研究中,拥有一个肥胖朋友的人患肥胖症的几率提高了 57%,如果一个人的兄弟姐妹肥胖,那他患肥胖症的几率提高了 40%。

       此外,一项对美国军人家庭的研究表明,驻扎在肥胖率高的县与体重指数的增加有关,而驻扎在肥胖率低的县的军人,他们的体重指数则较低。

       这些数据与社会可传播成分导致肥胖的观点是一致的,它代表了一个共享的环境,包括饮食、生活方式以及微生物组。然而,很难将环境(饮食、社会习惯)与微生物组的组成分离开来,因为它们是密切相关的。

       目前,非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传播,仅在具有相同饮食和环境,且遗传背景相似的动物模型中,通过受控的粪菌移植实验得到了证实。

       肥胖是 II 型糖尿病最高的危险因素,因此,II 型糖尿病也有风险可通过微生物进行传播。在诊断为 II 型糖尿病的一年内,其配偶有更高的几率患 II 型糖尿病,这一趋势在最初诊断后的 3 年内仍然存在。

       在小鼠中,把 II 型糖尿病小鼠的粪菌移植给无菌小鼠,会导致受体小鼠的 II 型糖尿病,这说明了 II 型糖尿病具有可转移的微生物成分。

       在印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很低,但从印度迁往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后,移民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较高。这种变化归因于“环境因素”,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但肠道微生物组也可能是一个主要促成因素。

       非传染性疾病通过失调的菌群传播

       以上部分内容摘自肠道产业微信公众号,在此致谢!

       非传染性疾病通过失调菌群的传播是缓慢的,不明显的,因而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无论如何,找对适合的减肥方法对减肥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健微营养科技提供多种体重管理方案,可满足不同的体重管理需求。

       1、调节肠道菌群法: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中,仅有25%左右的热量,被人体直接吸收,还有25-30%是通过肠道中的细菌先进行一步分解后,再被人体间接吸收(其余40~50%最终无法吸收的部分则变成粪便排出体外)。

       也就是说,一顿饭最终被吸收的热量里面,我们自己吸收的占一半,肠道中的细菌帮助我们吸收的占一半。

       所以,吃得多不一定胖,吃得少不一定瘦,关键有多少被身体吸收了,决定你吸收多少的关键在于——肠道菌群。

       拥有肥胖型肠道菌的人,可以把摄入热量的一多半吸收进来,而拥有苗条型肠道菌的人,只吸收一小部分热量,二者之间最终吸收的热量差距非常大,从而导致严重的个体差异。

       没错,大餐救星就是要把肠道菌群调节为“苗条型肠道菌”!

       2、阻断糖脂吸收法:

       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是一口一口地吃出来的!阻断糖脂吸收,自然轻轻瘦!

       饭前嚼一片,阻断糖脂肪吸收

       阻断糖脂肪吸收两大法宝:


       3、静息燃脂法:

       每天跑5公里就有减肥效果,我可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呢!那结果会怎样?结果取决与你的静息能量消耗。倾慕的减肥绝招就是提升静息能量消耗。



       静息能量消耗 (REE) 是指人在没有任何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一天所消耗的热量。肥胖者的REE明显低于苗条者。岩藻黄素减肥机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提高摄入者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其机理是通过刺激脂肪组织中的解偶联蛋白UCP表达来发挥抗肥胖作用。

       4、代工减肥法:

       低碳、生酮、高纤,各类代餐粉任你选!

       以上哪种体重控制方案合您意,请快快联系我们哦!




       联系人: 王先生:13702276167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