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的益生菌/益生元,效果却因人而异?
--专注营养健康 健微营养科技
品,有人效果显著,有人却毫无反应。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与我们的日常饮食、肠道菌群的“初
始配置”以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本文将从科学角度,为你揭开这一现象的神秘面纱。
一、肠道微生物组:每个人的“体内花园”都独一无二
如果把肠道比作一座花园,益生菌和益生元就像是“新种子”和“肥料”。但花园里原本种了哪
些植物(即肠道菌群的初始状态),决定了新种子能否生根发芽。例如:
但如果肠道已有大量同类型菌群,新补充的菌可能因“竞争激烈”而难以存活。
此外,每个人的肠道环境(如胃酸强度、消化酶活性)也存在差异。比如胃酸较强的人,益生菌
可能在到达肠道前就被“消灭”大半,导致效果打折。
二、饮食:悄悄改变益生菌/益生元的“战斗力”
1. 膳食纤维:益生元的“最佳拍档”
益生元(如菊粉、低聚果糖)是肠道有益菌的专属“食物”。研究发现,高纤维饮食者补充益生
元后,不仅双歧杆菌增多,还能促进其他有益菌(如类杆菌)的增殖,并产生更多短链脂肪酸
(一种滋养肠道细胞的物质)。而低纤维饮食者可能仅双歧杆菌略有增加,整体效果较弱。
这说明,日常饮食中的纤维含量,直接决定了益生元能“喂养”多少有益菌。
2. 糖分和添加剂:益生菌的“隐形干扰者”
一些研究发现,高糖饮食者补充益生菌后,甘油三酯和血压的改善更明显,这可能是因为糖分提
供了益生菌代谢所需的能量。但矛盾的是,过量糖分也可能助长有害菌,抵消益生菌的益处。此
外,食品添加剂(如人工甜味剂、乳化剂)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间接削弱益生菌的作用。
3. 随餐or空腹?吃法决定效果
益生菌的存活率与服用时间密切相关。例如,随餐服用时,食物可中和胃酸,帮助更多活菌抵达
肠道;而空腹服用可能导致大量菌群被胃酸杀死。此外,某些食物(如酸奶)中的钙或脂肪可能
包裹益生菌,影响其释放效率。
三、生活习惯:不可忽视的“环境变量”
压力与睡眠:长期压力会改变肠道通透性,引发炎症,干扰益生菌的定植;睡眠不足则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运动习惯:适度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益生菌分布更均匀;但过度运动可能引发肠道缺
血,反而不利于菌群平衡。
药物影响:抗生素会“误伤”有益菌,降低益生菌的补充效果;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可能改
变肠道pH值,影响菌群活性。
四、产品特性:菌株和配方才是“硬道理”
更利于调节免疫力。若产品菌株与你的健康需求不匹配,自然效果不佳。
10^8~10^10 CFU)。若产品过期或储存不当,活菌死亡,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添加益生元的“合生制剂”通常效果更优。
五、如何提升益生菌/益生元的效果?
先做“肠道检测”:如有必要,通过肠道菌群检测,了解自身菌群短板,选择针对性产品更好。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物、豆类、果蔬等膳食纤维,减少加工食品和添加糖。
优化服用方式:选择随餐或餐后服用,优先选择含有多菌株、高活菌数的产品。
长期坚持:肠道菌群需要至少4~8周才能稳定改变,短期使用难见成效。
结语
益生菌和益生元并非“万能药”,其效果受饮食、基因、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理解这些原
理,不仅能帮助我们理性看待产品宣传,还能通过个性化调整,真正发挥其“肠道健康守护者”
的作用。记住,健康的肠道生态,永远离不开均衡饮食和规律生活的支持!
Whelan, K., Alexander, M., Gaiani, C. et al. Design and reporting of prebiotic and probiotic clinical trials in
the context of diet and the gut microbiome. Nat Microbiol 9, 2785–2794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4-01831-6
本品为活菌型即食益生菌粉,不是固体饮料。
健微营养科技专业研发、代工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态制剂
联系人: 王先生:13702276167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双重守护,科学配方】VC益生菌粉:抗生素好帮手,肠道健康+免疫强盾!